从R17看OPPO:越来越贵是否也慢慢变得好?

来源:leyu网站登录    发布时间:2024-10-08 05:39:13

  OPPO R17发布接近一个月,未出意外又迎来不错的销量,鉴于在R系列里创下新高的售价,消费者对R17的接受度可见一斑。

  相比R15,R17除了处理器、屏幕尺寸、前置镜头等方面的升级之外,最显眼的应该是水滴屏的加入。不过到现在都接受不了刘海屏的用户大有人在,水滴屏因为面积小就能让人接受了吗?

  实际体验过程中,破坏和谐的“水滴”的确碍眼,不过一旦线拍照、刷微博、发微信,“水滴”的存在感明显降低了很多。

  说到底,我们使用手机是为了获取屏幕信息,视线的焦点在于屏幕本身,而不在边缘。以目前绝大多数影视作品的画面比例也无法占满R17这块19.5:9的屏幕,因此,水滴屏并不影响使用。

  另外,“水滴”中的前置摄像头在人脸识别的表现上让人十分惊喜,实际体验中解锁速度很快,按下电源键就直接进入桌面,就像没有解锁环节,对角度的要求也不苛刻,解锁十分便捷。

  除了水滴屏,OPPO R17最值得一提的是背部的渐变设计。幻色渐变和后壳本身的颜色渐变不同,是在光线照射时才有流光溢彩的变化。同事第一眼看见R17后壳就已经脱口而出“好看”,但只有线才能感受到,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变化的奇特体验。

  流光蓝版本的R17看起来是蓝色和湖蓝色的渐变,已经给人一种深海幽蓝的美感,弱光照射时有阳光照进海面的直射效果。由于凝光层的加入,光线强烈时,湖蓝色波纹就会跃然于后壳,并随着光源变化,那种惊奇的感受和人们初见华为推出的P20 Pro极光渐变后壳时一样惊艳。

  首先还是声明,差强人意并不是差的意思。而是说R17的屏下指纹达到了勘用的程度,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相比vivo迭代到第四代的光电屏幕指纹,OPPO R17是OPPO第一款搭载屏下指纹识别的机型,解锁表现如何很多人可能会打个问号。但是实际体验,OPPO R17和vivo X23的屏下指纹解锁速度相差无几,并且双双达到不错的水准。

  回想起vivo NEX推出时让人摇头的屏下指纹解锁速度,很难相信,在OPPO R17和vivo X23两款新机上屏下指纹识别的实际表现迅速获得了提升。虽然和电容式指纹识别的速度还有差距、对手指的角度还有些要求,但是得益于上游供应商的技术逐渐成熟,屏下指纹至少比输入密码快了,算得上能用了。

  R17的屏下指纹和最开始使用这一技术的vivo一样,都是在息屏时显示一个引导性的图案,解锁时配合动画,酷炫之余缓解速度慢带来的延迟。不过,体验过OV两家的R17和X23后会发现,他们都支持了切换动画,让屏下指纹多一些趣味性。

  提到OPPO和它的友商vivo,一直有四个字大家心中了然。到了R17,R系列的售价再创新高,6+128G售价3199元,8+128G售价3499元。作为主力系列,R17的综合表现、提供的功能都有提升,作为第一款用上USB Type-C接口的R系列机型,也让OPPO用户终于用Type-C。但是,说起搭载的处理器实在让人提不起心气。

  骁龙670比660更强无疑,从14nm制程提升到10nm,也比R15搭载的12nm制程的Helio P60要强,但是,3000+价位上使用这款中端处理器的机型,也就只有OPPO和vivo了。

  我们必须承认,OV两家运营有道。通过流量明星的代言和对创新设计的探索给了很多用户下单的动力,随着时间推移,机器性能的自然衰退伴随着新机的再一次冲击眼球,老用户有理由一买再买。而拉新方面,OPPO也能通过坎蒂丝 斯瓦内普尔(Candice Swanepoel)等重量级代言人吸引不同领域的新用户。

  中国移动2017年发布的《用户手机品牌迁移报告》显示,除了苹果和华为,OPPO 和vivo两家的用户粘性均在50%以上。对于OPPO和vivo这是好事,但是对很多崇尚性价比的资深用户,这简直是数码圈未解之谜。

  OPPO用Find X这一顶级旗舰探索真正的全面屏,一时间成为了创新代言人。但其实,它最擅长的是普及。

  在OPPO R17之后,OPPO迅速上线x,这是水滴屏的下放。OPPO R17的幻彩后壳是叠层流光点彩工艺的下放,更多入门机上的人脸解锁、屏下指纹、AI摄影,是技术的下放。

  在吸引用户的手段背后,大众性,是OPPO的特点,或许也是销量飘红的保证。有购买力的用户买主力旗舰,预算吃紧的用户买外形、功能都相近的入门机型。

  处理器的短板让标题提出的答案很明了,R系列越来越贵,虽然也慢慢的变好,但还是不够好。

  奇怪的是,OPPOR系列虽然不够好,但真的“够”,够用。可以说OPPO和vivo代言了智能手机行业最大众、最主流的方向,因为用户买单。但是这种“够”能走得远吗?

  现在的一线厂商公认为华米OV四家,但只是基于市场占有率。实际上的一线,应该是苹果、三星、华为,加上高通,共同点很明显:都有芯片研发实力。(小米的松果处理器其实也算,不过长时间无下文。)华为的强势崛起已经让人们看到,做手机,不仅仅是堆硬件、圈粉丝,核心技术要在自己手里、云服务、PAY服务要有护城河。

  AI落地在智能手机已经是必然,芯片设计能力这样与AI紧密结合的核心技术未来很有可能会重构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预测的“未来手机市场将剩一到两家”可能就是基于这一趋势。

  顶级旗舰的全面屏、3D结构光,R系列的超级闪充、屏下指纹,这样的技术虽然到不了芯片设计的难度级别,但是也给了用户足够好的体验,只不过和华为、苹果相比,OV两家要想从始至终保持在一线梯队,仅仅“够”可不一定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