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的亨利·福特曾说过,“在汽车出现前,如果你问人们要说明,他们的答案是一匹更快的马,而非汽车。”换句话说,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真正要说明,需要生产者不断地用新产品去暗示消费者——“买吧,这是你需要的,它就是趋势,是21世纪的T型车。”
与其说今年的世界通信大会属于5G,不如说它属于折叠屏。自从2月22日,三星在旧金山发布折叠手机GalaxyF之后,正在大西洋彼岸准备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包括华为、中兴和vivo在内的厂商都已经或者即将公布自己的新款折叠屏手机。
首先,潜在消费者们需要直面的是高昂的价格。暂时,这些在巴塞罗那MWC上公布了折叠屏手机的厂商们,只公布了他们或是在北美或是在欧洲的售价。比如三星的GalaxyF售价为1900-2500美元(约合1.28-1.68万元人民币),华为的MateX售价为2299欧元(约合1.75万元人民币)。
由于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巴塞罗那是一座“不下雪”的城市,每一次出现零星雪花的日子都会被记录下来——像极了这几天江浙沪人民看到太阳时的心情。但当手机厂商们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后,肯定也有不少潜在消费的人在内心感受到了这座暖冬城市吹来的寒意。
虽然折叠手机的高价早在它们被发布前就人尽皆知,但当它们真的来到时仍然给了一部分人以打击。但现在这个世代的折叠手机更像是手机厂商们的试验品——就像是iPhone4之前的前那三款产品。
在第一财经过去的文章里,我们也提到过,折叠手机是以三星、华为为首的安卓巨头们在市场大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弯道超车苹果时的新式武器。
根据媒体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18年,苹果在高配置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达到51%。虽然华为在市场占有率上已经超越了苹果,但能带来相比来说较高利润的高端市场,仍然被苹果紧紧握在手里。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厂商们想出来了两个办法。
一是直接做高端品牌,和苹果直接竞争。你观察到最近的手机市场大趋势了吗?vivo孵化了子品牌IQOO,营销博主雷军不断地提醒米粉们——“小米要走高端路线了,涨价已经提上日程了。”虽然相比米8,米9的丐版价格只上涨了300元。但毋庸置疑的是雷军虽然没有给米9以跨越式的涨价,米10的价格仍将持续上涨——直到涨至一个让小米以及股东们心满意足的价格。
二是另辟蹊径。当所有的厂商都陷入了增长性难题的时候,创建新的品类与子品类来规避原有市场之间的竞争困境与风险是一种正确的策略。所以,可折叠手机当前多数厂商都透露出了跟进的信号。
由于技术成本高、良品率低等原因,直到2018年Q3,三星仍然掌握着世界上94.2%的柔性OLED屏的市场占有率。在其他厂商无法打破竞争格局之前,三星仍然掌握着市场的定价权——就如同2年前他们改变了全球内存价格那样。市场上没有竞争对象的一天,价格就没有下调的一天。
所以这时候要把可折叠手机称为“T型车”般的产品为时过早。T型车刚投产时,售价是825美元,相比同期竞争对手2000-3000美元的售价有巨大的价格上的优势,在产能不断之后,售价直接降低至290美元。而此时的可折叠手机不仅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在技术上也没有过多的可取之处。
刚刚,OPPO副总裁沈义人也在微博上晒出了OPPO生产的可折叠手机——但他并不准备发布这款产品。因为他觉得,“可折叠手机除了屏幕变大,并没有给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带来很大提升。”来自于行业内部的声音,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
你有想象过可折叠手机的使用场景吗?一个人前一秒掏出的手机,瞬间成为一块Pad,在一块由小变大的屏幕上快速获取了普通手机用户短时内没有办法获得的信息量——比如一秒看全了一张地图,快速定位了自己和目的地的距离。但你再想想,这样的使用场景很多吗?
假如我们应该一块较大的屏幕,完成一些手机没办法完成的操作,比如绘图、PPT展示等,为啥不给自己买一块iPadPro呢?
这个悖论不仅出现在数码产品界,更是直观地出现在电动汽车界。如果一辆电动车日常给予车主以相对的出行便利的同时,却又快速耗电、向车主施加里程焦虑,那么充一次电仅能续航200公里的电动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电动汽车厂商们以“电动车消费者家里并不止一辆车”为由解释里程焦虑,那买电动车不就成了一桩自愿被割的傻事了吗?
所以现在不管是购买电动车还是折叠屏,更像是一种玩票性质的玩家行为——而非用户行为。所以华为在公布可折叠手机MateX后,一条来自于产业链的消息称,MateX在2019年的预计产量仅有20万台。那么受产量所限,价格可能会比2299欧元更高——更玩家了。
所以你真的需要一台可折叠手机吗?并不见得。可折叠手机更像是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台T型车。
由于使用了一块可以折叠的屏幕,最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手机膜怎么贴膜、套壳?
虽然很多年前大猩猩玻璃就告诉了消费者“别怕,我们的屏幕防刮防划,不用膜。”但真实的情况呢,天桥底下、地铁站口的祖传贴膜师傅压根儿没变少呀。所以贴膜这件事情,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消费者们无法安放这颗向电子设备屏幕定点投放的慈母(父)之心。
如今手机膜还有一个痛点在于,硬度够了但是柔韧度不够。你想想,再坚固的钢化膜能折吗?要么碎了,要么就弯了。这样的膜技术要是应用在可折叠手机上,那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所以,如果说可折叠手机是一个时代革命者的话,暂时看来它没有革苹果命的能力,顶多成为推翻手机膜这个行业的先行者。
如果你非得给可折叠手机贴膜,那不如就像上面这位博主说的一样,再给手机打个洞把手机挂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