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讲给分析师们的话关于经济分析的一些思考

来源:OPP保护膜    发布时间:2023-12-02 08:36:54

  11月24日,2023分析师大会暨第五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盛典隆重召开。盛松成、李迅雷、刘元瑞、李蓓等300名专家、学者、行业掌舵者、顶级基金经理、首席分析师齐聚上海,一同探讨未来机遇与挑战。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会上分享了题为《宏观经济发展判断》的主旨演讲。他表明了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宏观研究,存在很多缺憾,要增加一个维度。多一个维度看问题,可能会看得更加透彻一点。李迅雷还指出未来中国不太可能会变成高收入国家,当中国人富起来之后,门槛一定会提高的,所以我们不需要纠结到底要进入到什么收入群体。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轮调整当中,这轮调整是一个房地产周期,房地产不会是长周期的衰退,而是短暂的调整。老龄化的未来还是充满着压力,中国经济的调整,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李迅雷:不好意思,这么大年纪还在上面,在座各位都很年轻。宏观经济确实很耐研究,前面宏观的最佳,还有非银的最佳也都获奖,在这里恭喜。我感觉做卖方非常不容易,空间越来越小,研究受到的约束很多,怎么做研究呢?

  我今天早上看了一条官媒报道,券商研究部门一致认为2024年经济增长加速,机会大于风险,2024年到底怎么样,我想我们仍旧是拭目以待。我总感觉我做了那么多年宏观研究,自己也没做好,存在很多缺憾,感觉要预测这个事情很难,怎么能够预测准,要增加一个维度。多一个维度看问题,可能会看得更加透彻一点。

  比如讲到全球经济如何如何的时候,我发现我们能不能讲讲人与自然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因为和平是一个好事情,人类的预期寿命慢慢的变长了,但问题就在于寿命长了之后,我们的经济提高速度在下行。现在各家研究机构对全球经济的明年增速普遍都是下行的预期,因没有新的活力,我们还是老样子,过去快80年时间,中国包括全球在内没发生大的战争,人口从25亿增加到了80亿,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导致了很多问题。

  因为战争可以推倒重来,很残酷,但是推倒重来我们就有战后的重建等等,这么多东西似乎没有了。所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经济压力从全世界来讲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国与国之间产生了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防止脱钩,要加强全球化。因为人与人之间阶层固化了,我曾经也是充满希望,我想库兹涅茨有一个倒U型理论,归纳法通常分析师都喜欢用,但是归纳法有一个问题,样本数量过少,很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也是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

  尤其当我们提出“共同富裕”口号之后,消费不剩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因为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如图所示是加拿大的经济学家克拉克他在2012年做的,也就是十年前做了这张图,这个让我很吃惊。这条曲线被称之为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本小说叫《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讲到美国的底层能不能崛起,能不能富起来,终究是失败了,这条曲线它用了两个维度。我们都知道“基尼系数”,我们的目标共同富裕就要缩小基尼系数,大家还有一个纵轴,纵轴代表了“代际收入弹性”,如果传承系数越高,贫富差距越难缩小,所以这就是和平的副作用。和平是个好事情,我们都热爱和平,但是这个结构没有破坏,阶层基本上固化了,不同的国家它传承的弹性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边也看到了中国。十年以后中国情况到底怎么样,我想大家做宏观研究的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用什么样的路径缩小贫富差距、收入差距,进而拉动消费。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是不是要增加一个维度看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要促进消费增加收入就行了,收入能否增加,通过什么路径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目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哪几个渠道?是税改?还是第三次分配?还是遗产税?等等,它们效果到底怎么样?我们的宏观研究还需要量化。

  我们到底未来会成为高收入国家,还是会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这两个问题大家都在讨论。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何为高收入?何为低收入?何为中等收入?何为中高/中低收入?如果把它切成五等分的话,每个等分的占比应该在20%左右,但是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已达到18%左右了,我们能不能整体变成高收入国家,占全球20%呢?显然不太可能。目前为止,全球高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是16%,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你要成为高收入国家,首先要把别人挤掉有没有可能性。不要把高收入定义为人均收入12500美元以上就是高收入了,这是水涨船高的,尤其当中国人富起来之后,门槛一定会提高的,所以我们不需要纠结到底要进入到什么收入群体,因为从数学上来讲就是分五等分或者四等分,要成为前25%、20%,对中国来讲都是比较难的。

  我们会不会长期处在中等收入呢?我觉得也不会。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来可能是一个伪命题。至少对于东亚国家或地区来讲,没有一个东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因为中国太勤劳了,在南美有些国家确实进入到了所谓的经济不增长,反而衰退,但是对中国可能是一个例外,我们在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要区分一下它的定义有没问题,逻辑有没有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轮调整当中,这轮调整我觉得是一个房地产周期。有人比较乐观说,房地产调整很快就到位了,城市化进程还在延续,中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只有65%,如果离发达国家普遍的80%以上,还有15年时间,如果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线年的繁荣期,所以房地产应该不会是长周期的衰退,而是短暂的调整。对这个话题,我们还要多一个维度——老龄化问题。

  当城镇化遇到老龄化,你怎么看?咱们不可以说城镇化率水平很低,所以我们就有很大的空间,像我们说非洲很落后,所以非洲的机会在全球是最大的,这个逻辑是不通的。像韩国,在过去20年韩国城市化率水平没有提升,2003~2023年这30年中韩国城市化率水平一个百分点都没有提高,韩国也处在一个迈向超老龄化社会,从深度老龄化到超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21年已步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了,所以我们对于房地产未来怎么看要多维度,而不是简单拿其中一个数据就认为我们马上就会有一个新周期出现了。

  人的生命很短,从历史长河比的话,但是历史非常长,我们做研究个人觉得,还是要着眼长远,不能把问题看得太短。对于这一轮中国经济的调整,我们仍旧是要有充分的心理上的准备。我们过去赖以增长的世界工厂、城镇化、出口,在这方面它的力度在慢慢地减弱。老龄化的未来还是充满着压力,到2032年中国的人口会跌破14亿,到2049年会跌破12亿,同时老龄化率也会很快。

  如图所示,我们面对诸多的因素怎么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这是很困惑我们的一件事情。作为卖方来讲,你当然需要有业绩,但是更多还要有一个更加长期的维度来看待问题,影响长期资金市场因素实在太多了,确实很难分析,在不同阶段每个因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周期当中影响权重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我已经做了27年的卖方研究了,首先我觉得是没做好,希望在座各位你们代表着后浪,后浪一定能超过前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