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广生态降解新型农用地膜材料制品的建议

来源:leyu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09 16:45:40

  习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色、循环、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特征。

  自2008年6月起,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实行限塑令,但至今效果并不明显。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塑料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推动我们国家从“塑料大国”到“塑料强国”的转变。2007 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 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2016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订农膜标准,提高厚度要求,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标准”。2017 年 10 月发布、2018年 5 月 1 号实施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国家标准,要求不可降解的农用薄膜厚度不小于0.01 毫米,对可降解的农用薄膜厚度没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 号文件对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明,并逐步将传统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淘汰市场。

  地膜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大帮助,但同时也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地膜厚度小、易破损、难回收,大量残膜被废弃在田间地头,在土壤中存留 200—400 年才能降解。残留地膜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蓄肥蓄水能力降低、影响播种和作物出苗,还阻碍了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造成作物减产,影响耕地质量。据中国农科院定点观测统计结果为,地膜残留量一般在每亩 5-10 公斤,最高已达 40 多公斤。而据中国农科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残膜量达到 4 公斤每亩时,将造成花生减产 11%-18% ,棉花产量减产 7.3%-21.6%,大蒜减产 6%-10.6%,蔬菜减产15%-59%。总的看,塑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耕地质量,影响作物发育,导致作物减产,还会产生其他次生害。

  塑料垃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求绿色环保新型替代材料解决塑料污染、垃圾污染问题,意义重大,也符合国家及各级政府政策,商务部、国管局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等都发文,大力推进扶持可降解塑料制品发展。为此,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1、充分认识生态降解新型地膜材料制品的优势。生态降解新型地膜材料制品是高科技、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利润空间较大;而地膜、包装用品等都是需求量大且稳定的产品,随国家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管控和淘汰升级,生态降解新型地膜材料制品已进入黄金赛道,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良好。

  治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改善土地结构和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可有效推动我市农田污染防控和环保建设,大幅度地减少白色污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改善区域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对保护耕地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社会生态效益。

  2、加大对生态降解新型地膜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议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推进机构,制定工作推进计划,落实部门责任,一点带面,搞好宣传推介,在全市农村快速推进落实步伐。

  3、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突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引领作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农用地膜材料制品及降解技术,具有降解时间可控、降解快速彻底、降解后无污染、使用性能好、综合使用成本低、与传统塑料加工工艺有良好的技术兼容性等优点,对于掌握这种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企业,要优先选择,加大合作力度,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和农村环境改善。